1.从概念到实践:让“可持续”不再抽象,而是可以参与、可以使用的设计语言
2.本土材料的再激活:在地资源如何借助设计与数字化实现生态价值再造
3. 让“机器”服务“自然”:重构设计师、土地与社区的三重关系